云南省着力锻造一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驻村队伍——
选得优 沉得下 融得进 干得好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基础上,合理调整选派范围,优化驻村力量,拓展工作内容,推动2.68万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聚焦防返贫、抓衔接、促振兴真蹲实驻、真帮实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标准不降
低精准科学选派精兵强将
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必须牢牢把握“换人不换责”的政治要求,通过精准选派人员、科学搭配队伍、严密组织交接,持续为乡村振兴积蓄人才活水。我省始终把“精准”贯穿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全过程,明确政治素质好、大局观念强、工作能力强、担当精神强、廉洁意识强的“一好四强”选派标准,按照先定村、再定人原则,综合考虑不同类型村资源禀赋、工作基础等实际,因村科学组队,保证人选质量。全省驻村干部中,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占41.6%,大学以上学历占64.3%。
同时,建立驻村干部资格条件联审机制,制定个人报名、单位推荐、驻村工作专班审核、单位党组织研究确定4项程序,从县级以上单位选派优秀干部职工驻村,力争选优派强。从2021年开始,每两年组织1次集中调整轮换,按照“一进一出”原则组织个别调整,确保力量不减。目前,省、州(市)两级合计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队员比例分别达到30.08%、21.98%。
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根据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发展文旅产业、林下经济等工作需要,州级统筹省文联、州文旅局、县林草局等职能部门精准选派6名第一书记和12名工作队员,通过“专业力量匹配专业需求”,独龙江乡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乡发展草果(香料)产业8.37万亩,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管理不松劲
确保真蹲实驻真帮实扶
驻村贵在驻心,既要“身在岗位”,更要“状态在线”。为确保驻村帮扶责任清、任务明,省、州(市)、县(市、区)三级均建立了组织、农业农村等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省级制定驻村工作“五项职责任务清单”,各地对照清单细化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同时,创新管理体系,明确一名县(市、区)委领导统筹负责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日常管理,在有3名以上驻村干部的乡镇设乡镇队长,挂任乡镇党政副职,形成层层负责、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我们尖山村今年发展辣椒产业3000亩,转移就业4911人,就业率达89.7%以上。”“我们尾坝村白天走访群众,晚上熟悉‘四张明白卡’,新来的同志一个月时间就熟悉了帮扶政策和村情民情。”在昭通市镇雄县尖山乡驻村帮扶工作情况交流会上,乡镇队长李顺云组织5支工作队正在交流经验。近年来,昭通市紧盯驻村工作队的“选育管”等重点环节,制定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服务28条措施,梳理制定驻村工作队员帮扶政策、工作情况、管理要求、职责任务“四张明白卡”,有效促进驻村干部驻村履职。
昭通市的探索是全省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的实践之一。近年来,我省先后制定了考勤管理、请销假、工作报告、服务群众、纪律约束等制度,省、州(市)两级常态化开展调研指导,随机抽查驻村干部现实表现,帮助解决困难;按要求对驻村干部进行年度考核和期满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提拔重用、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此外,为了破解一些驻村干部“水土不服”的问题,我省建立省级示范培训、州(市)集中培训、县乡兜底轮训的三级培训体系,每年对驻村干部进行全员轮训。2021年以来,省级共举办示范培训班、乡村振兴“大讲堂”等29期,带动各州(市)、县(市、区)开展专题培训班5000余期,培训驻村干部82万余人次。通过“百问百答”学习手册、驻村“小课堂”“擂台比武”等丰富形式,推动驻村干部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实战能力显著提升。
激励不断档
切实解决驻村后顾之忧
在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驻村工作队员们感到“既暖心又鼓劲”:单位不仅落实了生活补助和保险待遇,还定期组织体检慰问;县里对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让大家干事创业更有奔头。
为解决驻村干部后顾之忧,确保干部下得去、留得住,我省坚持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全方位构建常态化激励保障机制,确保树好导向、鼓足干劲。
政治上,坚持把驻村作为锻炼干部的重要途径,指导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建立驻村干部任期全程纪实档案,推动各级派出单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树好用人导向。省级通报表扬984名驻村满2年的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营造崇尚实干、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工作上,省财政为乡镇队长每人每年安排2万元工作经费,为驻村第一书记每人每年安排1万元工作经费。各级派出单位按照省级2万元、州(市)级1万元、县级5000元标准为本单位选派的驻村干部安排工作经费,确保驻村工作有钱办事、有力成事。
生活上,连续9年为驻村干部全员捐赠意外伤害保险,累计捐赠保额超1200亿元。督促各地落实好生活补助、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待遇保障,定期组织全员体检、走访慰问、集中疗养等活动,解除干部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安身安业。
通过构建全链条工作机制,全省锻造了一支沉得下、融得进、干得好的驻村队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以来,全省农民收入年均增长8%、脱贫县农民收入年均增长8.6%,均高于全省经济增速;374个边境幸福村全面建成......广大驻村干部聚焦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职责任务,为云岭大地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贡献了重要力量。
云南日报记者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