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不限次数上门电话,全国高端大圈经纪人联系方式,全国同城空降快餐品茶,2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

云岭时评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云岭时评 >> 正文
云岭时评 | 在推动产城融合上下功夫②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4日 16:54:31  来源: 云南理论网

  云岭时评评论员 龙敏飞

  城市的发展,就业是基础。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没有就业,城市发展就没有根基。推动产城融合,我们要坚定不移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不断提高城市就业的吸纳能力。

  做强园区主阵地,有助于夯实产城融合的基础。园区作为产业的重要载体,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实施园区产业发展行动,关键在构建跨行政区域的利益共享机制,加强产业链协作。沪滇临港科技城的实践,迪庆藏族自治州与昆明市合作进行的“飞地园区”探索,不仅实现了产业集聚与资源互补的双赢,更诠释了“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的逻辑。各地可学习借鉴,将园区打造成驱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就业容量的强大引擎。

  发展地方优势产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云南各地资源禀赋各异,发展不能千篇一律,要立足本土特色、挖掘比较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思茅区凭借普洱茶、咖啡等资源,深耕绿色食品加工与康养旅居;兰坪县引进服装企业,创新“妈妈工厂”模式。这些案例深刻表明:有家门口的产业,才有家门口的就业,进城农民才住得下、留得住、能发展。

  培育城乡消费新业态,是汇聚城市人气的关键路径。消费旺、人气足,服务业就强,就有充分就业,城市就有活力。昆明滇池绿道的“绿道经济带”建设,提供了以生态价值转化促进消费升级和城乡互动的优秀案例。这启示我们,培育消费新业态,要善于盘活资源、带动消费、保护环境,如此才能形成消费牵引、产业联动、就业增长的良性局面。

  产城融合,非一日之功,需久久为功。只要我们锚定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建设目标,牢牢抓住产业这个根基、就业这个核心,就一定能走好产城融合之路,让七彩云南的每一座城市都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更具竞争力。

  (责任编辑 苏宇箫)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土默特右旗cfc329| 古蔺县5yo454| 锡林郭勒盟mt3416| 安多县rtp603| 江川县p3b344| 区。lsl243| 元氏县3dr142| 乐昌市on42| 贡山4lz661| 勐海县wv415| 梅河口市xpd10| 平潭县l4q150| 中宁县n4w438| 靖远县jdb407| 临城县4bb573| 金乡县yx2181| 罗山县cjh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