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时评特约评论员 董博文 李润生
国庆假期,大理发生的两起不文明旅游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洱海生态廊道上,网红博主无视禁令骑马强闯,与劝阻保安发生冲突;金黄稻田里,游客踩碎“请勿踩踏”警示牌,为拍美照踏倒成片稻穗。如此丑陋的言行,无疑最煞风景!这些任性举动,不仅划破了苍洱风光的诗意,更拷问着文明旅游的底线。
这些越界行为,折射出部分游客规则意识的淡薄与过度自我中心的心态。他们将个人体验凌驾于公共规则之上,误将猎奇与任性当作旅行自由的边界。然而,真正的旅游自由,始终要建立在敬畏自然、遵守规则、保护环境与尊重当地文化习俗的基础之上。无论是网红还是普通游客,都不应拥有规则之外的“特权”。
面对这些不文明行为,除了舆论谴责,更需探索长效治理机制。《新时代大理州城市文明提升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强调,要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完善“红黑榜”曝光机制,严惩违规前往未开放区域、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同时,云南省文旅厅联合全省16个州市开展的“诚信旅游我带头”活动,已有2万余家涉旅企业、5万余名从业人员参与。全省还推出200余项诚信旅游惠民措施,构建企业自律、行业监督、社会共治的诚信体系。
另一方面,文明旅游也依赖每个人的自觉践行,需要每一位游客的自觉参与——不做第一个“任性者”,也不做盲目跟风的“越界人”。旅游的意义不在于“征服”和“挑战”规则,而在于在尊重中体验。它体现在不随意踩踏庄稼的克制中,体现在不打扰当地居民生活的体贴中,体现在自觉带走垃圾的责任中。这些细微之处的文明举止,共同构成了旅游环境的美好底色。
苍山洱海,风花雪月,既是自然的馈赠,也是大理人民悉心守护的家园。每一位到访者,都是这份美丽的分享者,也理应成为其忠实的守护者。当文明成为旅途中最动人的风景,我们所追寻的乡愁才能真正安放,所邂逅的诗与远方也才能恒久动人。
作者单位:大理州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 苏宇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