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时评评论员 余国鹏
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三大经济”,是省委立足云南经济发展处于转型升级攻关期、发展基础、特色优势等作出的重要决策。“十四五”期间,云南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在“换”“聚”“促”上下功夫,“三大经济”不断开创新局面。
资源经济不断壮大。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发展资源经济,就是要找准用好比较优势,依靠科技大胆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形成有市场空间、有投资吸引力的项目。当前,云南能源、有色等传统产业支柱地位持续巩固,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新三样”成为工业增长“新引擎”,高原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业优势更加突出,资源经济重点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定在45%左右,呈现向好发展的势头。
园区经济集聚成势。抓园区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园区。通过在“聚”字上下功夫,云南不断放大园区规模协同效应,推动优势产业聚链,122个开发区以占全省0.3%的国土面积,贡献了超80%的规上工业总产值。要继续实施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把园区经济增长“发动机”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以园区转型升级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口岸经济彰显活力。发展口岸经济,不能就口岸抓口岸,而是要以系统思维一体推进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经济发展、口岸城市建设,以“点”连“线”带“面”,构建“口岸+通道+市场”等开放组合,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经过持续推进,云南口岸经济正从传统“通道经济”向集物流、贸易、加工、服务于一体的“口岸枢纽经济”跃升,28个口岸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智慧口岸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三大经济”不是具体的产业,而是发展产业的思路和方法。沿着这条路持之以恒走下去,方能加快构建符合云南实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责任编辑 苏宇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