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时评评论员 王世涵
“十四五”征程即将收官,云岭大地现代化图景愈发清晰动人。五载春秋,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真抓实干、砥砺前行,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个定位”的宏伟蓝图化作生动实践,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这份答卷上,最温暖的底色是民族团结。五年来,我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深化,8个民族自治州经济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成374个边境幸福村,累计创建137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从独龙江畔的整族脱贫到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共生,从村村寨寨的和谐共处到跨越发展的携手并进,各族群众在共同奋斗中增进情感,在共享发展中凝聚共识,为云南现代化建设筑牢坚实根基。
这份答卷上,最亮眼的成色是生态宜居。仰望“云南蓝”,2024年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1%;俯瞰“高原绿”,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抚仙湖、泸沽湖水质保持在Ⅰ类;那场牵动人心的亚洲象“北上南归”之旅,更让世界透过云南这扇窗口,读懂了“美丽中国”的深刻内涵。放眼今日云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一步步转化为百姓身边可感可及的幸福光景。
这份答卷上,最蓬勃的生气是对外开放。钢铁巨龙中老铁路穿山越岭,跨境合作区里涌动的商机让互利共赢成为现实,中国—南亚博览会“朋友圈”持续扩大……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云南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加快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五年实践充分证明,“三个定位”是引领云南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紧握这把“钥匙”,云南必将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展现更大作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谱写更丰硕的篇章。
(责任编辑 苏宇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