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不限次数上门电话,全国高端大圈经纪人联系方式,全国同城空降快餐品茶,2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

独家约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独家约稿 >> 正文
【原创】云岭论坛 | 古风团播靠什么吸引观众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5日 15:36:19  来源: 云南日报

  作者 黄鹤权

  近期,“梦华录”系列古风直播间热度攀升,数位身着精致汉服的主播在可变换场景的录影棚内演绎古典舞蹈,单场直播观看量突破百万。更具吸引力的是,直播中植入徽州鱼灯等非遗元素后,“跟着主播学做鱼灯”活动吸引超1200万人次参与。这种互动性极强的古风团播,正以全新方式改写传统文化传播格局。

  古风团播能够实现突破,在于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长期存在的单向输出困境,构建起双向互动的传播闭环。过去,传统文化传播多依赖博物馆展览、纪录片、专家讲座等形式,受众是被动接受者,面对厚重的历史、复杂的技艺,年轻人常因看不懂、没共鸣而敬而远之。而古风团播通过团播场景和实时互动,彻底改变了这种关系:主播用年轻人熟悉的语言消解传统文化的疏离感,成为同龄人的文化分享者;观众可以用投票、打赏等方式让主播展示某项冷门技艺。这种“我的选择能影响内容”的参与感,让年轻人从被动接受成为文化传播的主动参与者。

  更深层次看,古风团播还完成了传统文化的价值重构,让其从文化遗产转变为身份符号和生活美学。年轻人追捧古风团播,不只是因为好奇古人如何生活,也在于从中找到能表达自我的文化符号。有观众看完直播后,尝试用古法制作的胭脂化妆,将汉服作为周末出游的穿搭选择,甚至组建线下古风音乐小组。这种传统元素的当代转化,让传统文化不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能代表年轻人审美趣味、身份认同的生活方式。这种从文化认知到生活实践的转变,正是传统文化获得持久生命力的关键。

  值得关注的是,古风团播还探索出商业价值反哺文化传播的良性路径,破解了传统文化传播缺钱、缺人的困境。过去,传统文化传承常面临资金不足、传承人老龄化的问题,很多技艺因无法变现而濒临失传。而古风团播通过直播打赏、文创带货、品牌合作等方式,让传统文化产生商业价值:某团播团队通过直播带货传统手作香囊,带动5家濒临倒闭的非遗工坊复工;还有团队用直播收益资助非遗传承人,邀请他们走进直播间传授技艺,既解决了传承人的生计问题,也为直播内容注入了更专业的文化内涵。这种传播—变现—再创作的可持续循环模式,为传统文化的长期发展提供了资金和人才保障。

  当然,古风团播也需警惕碎片化、浅显化的风险。部分团播为追求流量,只注重汉服的颜值、古妆的猎奇,却忽视对文化内涵的解读,容易让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产生片面认知。因此,古风团播要想走得更远,需在趣味性与专业性之间找到平衡,让观众在趣味互动中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当传统文化能以可参与、可互动、可体验的形式走进日常,当年轻人能从传统文化中找到自我表达的符号和生活的仪式感,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实现代际传递,在新时代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联系方式?。?中央厨房?。?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阳山县vf5576| 山东省asz211| 曲沃县c5q489| 民权县rmz972| 淄博市6vt417| 斗六市zy6145| 剑河县cfy215| 克拉玛依市k6u114| 青铜峡市qzq602| 射洪县6gl794| 双柏县yq6135| 施甸县vsc968| 永新县s4z283| 察雅县s4g78| 新河县pfx859| 宕昌县m5a470| 商水县gix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