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不限次数上门电话,全国高端大圈经纪人联系方式,全国同城空降快餐品茶,2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

独家约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独家约稿 >> 正文
【原创】筑牢古城“防火墙”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4日 15:48:09  来源: 云南日报

  作者 和茜

  历史文化遗产是文明的见证,如何在守护其历史风貌的同时筑牢安全防线,是古城保护面临的共同课题。近年来,丽江古城探索形成的消防安全“七个一”做法,以系统性思维破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书写了文化遗产现代治理的丽江实践。

  古城保护,难在平衡。丽江古城建筑密集、街巷狭窄、业态多元,消防安全先天条件薄弱,若简单实施“一刀切”的管控模式,既可能损伤古城肌理,也难以根治安全隐患。当地的破题之道,在于从制度层面构建精准治理框架:修订管理办法明确各方权责,定制技术标准衔接共性要求与个性特点,依托智慧平台实现网格化精准防控。这既守牢安全底线,又尊重文化特性,打破了“保护即冻结”“发展即破坏”的二元对立。

  科技赋能,为古城安全注入新动能。从2013年持续投入升级消防管网、水池等硬件设施,到智慧消防平台建成实现“人防”向“技防”跨越,再到针对狭窄街巷创新设计“5分钟救援圈”,丽江的实践生动说明:现代科技不是历史风貌的对立面,而是文化遗产的“守护者”。

  对文化遗产实施有效保护,还须广泛凝聚合力。丽江古城将消防安全责任细化到每个网格、每个场所,形成群防群控的治理共同体,实现了社会协同的多元共治。当古城的每一户人家、每一个商铺都成为消防安全的“哨兵”,保护就有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历史瑰宝,值得我们用心呵护。唯有将现代治理理念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将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相融合,才能在守护历史根脉的同时,让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昌江es0681| 安远县qsa467| 定陶县i9i155| 咸阳市gse225| 闸北区9yk374| 五河县qy9773| 南京市kci147| 万宁市s9k954| 天门市sgw933| 襄垣县9ys281| 昭通市ee9878| 镶黄旗oee489| 蒲城县u0c179| 改则县e8y780| 合川市uks889| 鲁甸县8ug329| 财经iy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