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不限次数上门电话,全国高端大圈经纪人联系方式,全国同城空降快餐品茶,2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调研基地
发挥“五老”优势 培育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3日 16:49:16  来源: 云南理论网

  作者 柏顺文 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西南林业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学校关工委”)在校党委的领导和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职责,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机制、拓展育人平台,持续引导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奉献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党建带“关”建:夯实组织根基,凝聚“银发”合力 

  “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关工委”,学校关工委围绕“三合”思路,即关工委工作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五老”作用与青年思政教育相结合、关工委机构与学校组织架构相契合,筑牢组织基础,使“银发力量”精准对接青年学生的需求。 

  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学校关工委严格按照“章程”选优配强。由校领导担任主任,动员刚从岗位退休的校领导担任副主任,联合办公室、宣传部、校团委等关键部门负责人,同时邀请政治坚定、有担当、有专长的“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担任委员,确保了班子结构合理、权责清晰。“五老”队伍是关工委的核心力量,学校关工委秉持“量力而行、发挥专长”的原则,动态调整充实队伍,打造出了一支群众基础好、号召力强的“五老”队伍。2019年,依据上级关工委的要求,经校党委会研究决定,各学院均建立了二级关工委,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主任,团学干部担任委员,让关工委的工作触角延伸到了学生身边。 

  “一二一·齐步走”:创新育人路径,精准赋能成长 

  为了落实“知史爱校、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育人思路,学校关工委于2015年推出了《“一二一·齐步走”工作实施方案》,以“一场报告会、两类帮扶、一个社团指导”的特色模式,为学生的成长注入“定制化”的养分。 

  一场报告会,筑牢信仰之基。学校关工委将校史作为“活教材”,组织“五老”围绕《西林校史一二三》《追寻西林的精神——满怀绿色的希望》《筇竹与人生》等主题开展讲座。截至目前,已举办近60场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覆盖师生约3万人次,让新入校的师生们读懂了学校的发展史,使他们深刻理解了“校之发展与国之强盛同频共振”的道理,激发他们爱校荣校的主人翁意识。 

  两类帮扶,点亮成长之路。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五老”精准发力。在入党积极分子帮扶中,离退休老党员通过参与培养、举办党史讲座、开展座谈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在困难学生帮扶中,“五老”从交心谈心、制定学业规划,到案例引导、捐资助学,全方位助力学生端正态度、树立信心。 

  一个社团指导,激活青春活力。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学生社团存在“指导老师不对口、资源不足”的问题后,学校关工委迅速动员“五老”发挥专长,指导学生社团开展书法、摄影、花卉、体育活动等。“五老”成为了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在每年“榜样在身边”演讲比赛中,“五老”的感人故事屡屡成为学子讲述的鲜活素材,

  讲好“五老”故事:搭建思政平台,厚植家国情怀 

  为了让思政教育更有温度、更接地气,学校关工委依托“杰出校友回母校”“读懂中国”两大活动平台,让青年学子从“五老”故事中汲取精神养分。 

  在“杰出校友回母校”报告会上,代表性老校友以“亲历者”的身份,分享了自己求学岁月的坚守、科研路上的奋斗、服务社会的担当,用真实的案例替代了空洞说教,让青年学子在聆听中感悟到“榜样的力量”,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价值观。“读懂中国”活动则鼓励学生与“五老”深度交流,将碎片化的人生故事梳理成完整的微视频或文章,既还原了“五老”的励志故事,又融入学子们的思考,让故事有思考有温度。这些作品中,《筇竹与人生》《一片茶叶 一生情怀》等微视频,《让地球癌长出绿的教授》《下“竹”功夫 点“竹”成金》等征文,先后在省教育厅关工委、教育部关工委的评选中获奖,部分优秀作品通过校园融媒体平台传播,成为了可感、可学的“活教材”。 

  硕果盈枝:实干践行初心,书写育人新篇 

  多年的深耕细作,学校关工委的工作成效显著。学校先后获评省教育厅关工委、全国教育部关工委“先进集体”;孙韬、盛世法等多位“五老”荣获教育部关工委“先进个人”;学校多次在全国、全省关工委主题活动中获得“优秀组织奖”,一批优秀作品入选高校关工委育人典型案例。 

  从组织建设到特色育人,从“五老”发力到学子成长,西南林业大学关工委始终坚持以“不忘初心发扬奉献品质,立德树人传承爱国精神”为工作导向,用“银发”的坚守与热忱,为青年学子搭建起了成长的阶梯,让奉献与爱国的种子在“青苗”心中生根发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沈艳)

责任编辑:沈艳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长岭县55g613| 九江市e5y132| 防城港市vom894| 息烽县5qq835| 吕梁市ti5106| 黑河市eyw215| 客服c5u167| 嵩明县dvw155| 靖江市3el876| 石棉县yq459| 台中县kny560| 西平县a4y706| 霸州市puu836| 睢宁县4zo516| 福泉市uut955| 尉犁县wm4395| 巴马gcz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