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数少了、彩礼减了,但情分一点没淡,场面一点也不跌份!”日前,楚雄市中山镇法鲁古村村民杨大哥为儿子操办了一场简约又温暖的婚礼。原本计划的50桌宴席减至25桌,每桌餐标不超过400元,省下的钱全部用作小两口的“新家启动金”。没有豪华车队、没有厚重礼金,现场却洋溢着发自内心的欢声笑语——这样既简约又有温度的喜事场景,正在中山镇各个村庄悄然成风。
近年来,楚雄市中山镇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系统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强化宣传引导、党员带头示范、丰富文化供给等举措,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新风尚逐渐浸润人心。
立规矩,让治理有章可循。中山镇坚持制度设计与群众意愿相结合,指导全镇11个村修订村规民约,将婚丧事规模、宴席标准、礼金上限等具体内容纳入其中。同步实现红白理事会全覆盖,由村“两委”成员5至7人组成理事会,全程监督、协助和劝导。“现在办事有标准,烟酒菜单都透明,理事会既帮忙又监督,老百姓也乐意按规矩来。”法鲁古村民政协理员杨志祥说。“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这套机制,让移风易俗工作落地有声,陋习得到有效遏制。
强宣传,让新风深入人心。中山镇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依托1个实践所、11个实践站、11个农家书屋,通过智能广播、微信群、宣传栏等渠道,全年推送宣传内容30余篇,发放倡议书6000余份,覆盖群众超1.2万人次。持续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媳”等典型评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我们要让文明新风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深入人心。”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持续的宣传浸润,让越来越多群众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践行”。
树典范,以榜样引领风气。中山镇突出党员干部“头雁效应”,严格执行婚丧事宜报备制度。镇党委书记表示,党员干部不仅要带头做,更要做得好、做得正。据统计,党员干部婚丧事平均节约开支50%,切实发挥了示范作用。同时,镇里积极推选“最美家庭”“新风示范户”等群众身边典型,并通过微信群、宣传栏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营造出见贤思齐、崇尚新风的浓厚氛围。
育新风,让文明成为日常。中山镇注重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阵地,全年开展农民丰收节、茶花文化旅游节、建党节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10余场,让文明新风融入生活。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世界,也逐步改变了传统陋习生存的土壤,引导群众把精力投入到更健康、更有意义的活动中去。精神生活的充实,正成为移风易俗最持久的内在动力。
文/郭娅楠 楚雄市中山镇
(责任编辑 苏宇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