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红沙石板街上,远处传来的《论语》诵读声打破了古镇的宁静,一群身着汉服的学生正走过状元桥,走向那座经历了600多年风雨的孔庙。
9月28日,大姚县石羊镇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孔子文化节。这座被誉为“千年盐都、祭孔圣地”的古镇,因盐而兴,因文而盛。自2006年恢复举办孔子文化节以来,这里已经成为感受儒家文化、体验盐都魅力的重要场所。
盐业重镇 因盐而兴
石羊古镇古称“白井”,距大姚县城约35公里。这里从西汉时期就开始凿井采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古镇得名于一个美丽传说。相传洞庭龙女在此牧羊时,发现一只白羊特别喜欢舔舐地面,于是掘土寻获卤泉,还挖出一块形状似羊的石头。从此,这里就被称为“石羊”。
明末清初,石羊制盐业达到鼎盛时期,手工作坊年产盐量达九百多万斤。当时云南省40%以上的盐产量都来自这里。盐业的繁荣带来了文化的兴盛。明清时期,石羊曾设有灵源、张公、绿萝、龙泉、龙吟五大书院及多所义学、塾馆。
石羊孔庙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历经600多年风雨,至今仍保留着大成殿、崇圣殿等古建筑群。孔庙内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成殿内的孔子铜像。这尊铜像铸造于清朝康熙年间,高2.3米,重约2.5-3吨,是世界上铸造时间最早、最大、工艺最精湛、保存最完好的孔子铜像。
儒风浸润 祭孔圣地
每年的孔子文化节,石羊古镇都会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2025年9月28日,纪念孔子诞辰2574年的祭孔大典将在石羊孔庙隆重举行。祭孔大典上,人们将遵循传统礼仪流程:正衣冠、朱砂启智、击鼓鸣志、写“人”字。随后,集体诵读《论语》经典章句。参祭队伍将会依次经山门、状元桥到棂星门、大成门进入石羊孔庙大成殿前,恭读祭文,敬献“五谷”及花篮,行祭拜礼。
除了祭孔大典,文化节还包括取卤仪式、“品味六艺”传习体验活动、洞经音乐现场演奏、摄影作品展、“书香石羊”书画展、“盐韵石羊”制盐体验等活动。近年来,石羊镇推出了沉浸式研学旅游产品。学生们可穿着汉服参观孔庙、古盐井、晒盐篷等景点,并参与制作状元饼、体验雕版印刷传统工艺和毛笔书写《论语》经典词句。
文旅融合 焕发新生
石羊古镇通过挖掘培育传统文化资源,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孔庙建筑群、古城门、接官亭、晒盐棚、古盐井等一系列传统文化旅游景观。
石羊古镇还有三大名小吃:小土饼、菜盒子和椒盐饼。刚出锅的小土饼颜色金黄,松软香甜,夹杂着一股薄荷的清香。菜盒子外壳呈金黄色,内里装满水腌菜、韭菜、豆芽、肉沫等馅料,外皮酥脆,馅料爽脆可口。椒盐饼则独树一帜,微甜的面饼混合着葱花、鸡蛋、肉沫,一口咬下,满口留香。
如今的石羊古镇已经发展成为集盐文化、儒家文化、彝族文化于一身的旅游文化胜地。2022年,石羊孔子文化节即采用“云上”方式举办,孔子文化节期间共签约9个项目,协议投资总额达16亿元。今年十一国庆期间,石羊古镇游客接待量日均预计超过万人次。
游客们或在孔子文化广场观看彝族左脚舞表演,或亲手体验传统制盐工艺,或品尝当地特色的菜盒子和小土饼。古老的盐都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云南理论网通讯员 李忠仙 姜丽芹
(责任编辑 苏宇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