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下午,昆明火车站洋溢着青春与希望的气息,来自昭通市、保山市、文山州、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的20名初中应届毕业生怀揣梦想、整装待发。在云南省再生经济产业开发研究会和沪滇协作教育项目团队的护送下,奔赴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高级技工学校报到注册。这标志着沪滇协作“智惠云岭·助学帮扶”项目开展5年来第5批云南学子成功启程,通过教育帮扶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大山少年赴沪求学 青春梦想扬帆起航
昆明火车站站前广场上,20名学子身着统一的新生帽和胸牌,与全体带队老师合影留念。省社科联、文山州社科联相关领导现场感言,对学子们送上祝福。
云南省再生经济产业开发研究会会长杨荣华表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来,云南省再生经济产业开发研究会和沪滇协作教育项目送出5批学子走出大山,今天的启程不仅是求学之旅,更是改变命运的起点。
文山州社科联主席桂红梅表示,文山是第一次参加“智惠云岭·助学帮扶”项目。今年送出的3位文山学子中,有2位来自麻栗坡县的边境乡镇,他们连昆明市都从未到过,现在有机会前往上海学习,这必然会打开他们新世界的大门。
昭通市昭阳区教体局职成教科科长贺昆表示,昭通是“智惠云岭·助学帮扶”行动的重要生源地,5年以来已有近160位学子走出乌蒙大地,圆梦上海。他说:“最开始,项目的招生对象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孩子,受文化和意识的影响,接受度不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随着几届助学积累下来的口碑,现在每年的招生流程还未开始,就有大量家长主动联系。我们送出求学的孩子,其家庭背景也更加多元,惠及的面也更广了。”
据悉,2021年以来,云南省再生经济产业开发研究会对接上海船厂技工学校、沪东中华造船集团高级技工学校,以及上海市环境学校、上海市科技管理学校、上海市电器职业技术学校等相关院校,帮扶云南原贫困地区学生完成学业,毕业后以直接入职企业和推荐方式就业,得到了教育助学的精准帮扶。
2025年,云南省再生经济产业开发研究会继续按照沪滇协作相关文件招生,并对接沪东中华集团高级技工学校招收中职定向生20名。在昭通市、保山市、文山州、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社科联和教体局的支持下完成了招生任务,20名学生来自8个县市区的16个乡镇(社区)。
沪上校园喜迎新生 技能成才点亮未来
9月1日清晨,20名云南新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经过36小时火车行程,平安到达上海的学校报道,学校领导在校门口迎接欢迎新生入学。
5年以来,云南省再生经济产业开发研究会积极参与“沪滇联盟教育协作”脱贫攻坚活动,在“智惠云岭·助学帮扶”行动中,帮助涉及云南10个州(市),19个县(市、区)、31个乡镇(社区)的261名贫困户学生受益。其中,惠及彝、傣、壮、白、苗、傈僳、回、哈尼、拉祜、佤族等民族的48名学生,占比18.4%,以及三项监测户对象127户,占比48.7%。
在2021—2022级的135名学生中,已有122名学生顺利毕业,取得了上海市教委颁发的中等职业教育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及上岗证。在两届毕业中,55%留在上海企业就业,25%在上海自由择业,30%选择回云南择业。
沪东中华技校培养的学生技能优秀,在集团选拔参加“2025第九届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的10名选手中,有6名选手是云南籍人,占参赛选手60%。其中由“智惠云岭·助学帮扶”2023级学生1名,2024级学生2名;2018级已工作的云南籍学生3名,这3名已工作的云南籍学生年薪达12万以上。云南人的勤奋刻苦钻研精神,已在上海沪东军工造船企业留下了较好印象,受到了企业领导的称赞和同事的好评。
5年来,省级社科学术社团云南省再生经济产业开发研究会联动“沪滇联盟教育协作”机构开展的“智惠云岭·助学帮扶”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云南省再生经济研究会秘书处 供稿
(责任编辑 苏宇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