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建工作,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5年8月19日至22日赴腾冲市开展系列共建活动,通过座谈交流、理论宣讲、非遗实践、专题培训及基层党建调研等多元形式,全面推动校地资源互联互通,助力“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
8月19日,双方召开共建专题座谈会。腾冲市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市委多个部门负责人与云大马院师生代表就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基层宣讲创新等八大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双方明确将以机制化、项目化、品牌化为导向,共建理论宣讲资源库与课程体系,协同推动红色资源挖掘与思政实践融合。
座谈会后,云大马院边疆基层党建调研组立即展开实地调研,副院长袁群带队走访猴桥镇国门新村、腾越街道天成社区、曲石镇清河村下表院、五合乡帕连村四个特色区域,深入考察边疆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强边固防、民族团结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从国门新村的“党支部+合作社+公司”产业模式,到天成社区服务17个民族的“五个幸福阵地”;从下表院党建网格化推动的蓝莓经济,到帕连村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边疆党建的生动成果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
同期,学院师生赴艾思奇故居开展“行走的读书会”,以“把学问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主题,结合《大众哲学》与抗战历史,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解。在“非遗计划”社会实践中,师生们深入腾冲非遗现场,调研饵丝制作、皮影戏、古法抄纸等传统文化,体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
人才培训是共建工作的重要环节。8月21日,学院面向腾冲市240余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及新入职教师开展专题培训。副院长朱丹、教授李雪章分别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专题讲座。此前一天,学院还为腾冲市170余名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员开展培训,聚焦基层宣讲方法与文化培育模式创新。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全国首批20所共建高校马院之一,已于2025年6月与腾冲等三地实践中心签署共建协议。本次系列活动是签约后的首次实践,标志着校地合作进入实质推进阶段。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共同探索思政教育与社会治理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为巩固边疆思想阵地、促进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