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不限次数上门电话,全国高端大圈经纪人联系方式,全国同城空降快餐品茶,2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

报刊精选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报刊精选 >> 正文
【理论专题】以非遗激活文旅发展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5日 10:45:55  来源: 云南日报

  作者 田启利 陕西开放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绵延传承的活态展示,也是文化多样性的鲜活样本。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能够使旅游“热”起来、文化“火”起来,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更大的助力。

  依托非遗打造旅游产品。乡村应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乡村生态环境资源,建立完备的资源库,并统筹规划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其一,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体系。乡村可以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研学基地、非遗体验馆等,如设立竹编、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坊;结合乡村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手作工坊等,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其二,增强村民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比如,重庆市黔江区新建村将西兰卡普土家织锦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结合,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并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大师对村民进行编织技艺培训,促进了当地村民就业,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其三,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开发非遗数字博物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多维呈现;设置智能导览系统,为游客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互动体验指引等服务;借助新媒体手段了解游客兴趣,有针对性地推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和活动,吸引更多关注。

  依托非遗开发精品路线。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各异、形式多样,涵盖手工艺、歌舞等多个门类,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均需结合游客的旅游需求,规划适宜的旅游线路。首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如藏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环线与藏族、羌族文化相结合,游客既能参观自然风光,也能学习并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次,应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旅游产品,规划常态化旅游路线。如建设文旅特色小镇,挖掘独特文化,让其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名片;开发融合地方文化符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如冰箱贴、公仔等,将乡村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出去。

  [本文系2021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等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建设研究——以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1GY024)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泽普县9bv520| 嘉禾县bj94| 财经tmd113| 炉霍县l0p129| 威信县jgt830| 柯坪县0dr36| 南涧pt8285| 西安市shm399| 博罗县q8t329| 利津县dwz962| 永州市8qx705| 明光市utc744| 黎平县ps9448| 南宁市rlp816| 和顺县v9v349| 名山县gvh624| 庆云县9fr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