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教育部公示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李艳红教授团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成功入选(团队成员:刘昭晖、丁梅生、杨卓、陈楠),实现了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领域零的突破,这是学校在本科教学质量与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教育部组织网络评审和会议评审,拟认定5999门课程为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课程1000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500门、线下课程184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2206门、社会实践课程451门。李艳红教授团队申报的“国际贸易实务”为线下一流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管理学院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3个专业的选修课,是一门研究国际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课程。课程中,学生通过学习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进出口业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性较强。李艳红表示,团队将以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为新契机,进一步办好该课程。一是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重点,根据对外经贸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具实效性、前沿性,更好地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接轨。二是建设知识图谱智慧课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更好的互动式教学和资源共享。三是不断丰富、充实和完善思政案例库、习题库建设,充实教学参考辅助资料。四是进一步体现该课程的东南亚区域特色及跨境电商新形态。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于2015年4月开始筹建,2017年5月正式建立。零起点办学的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牵引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找准定位、创新办学模式,突出应用、完善专业配置,重视师资、加强队伍建设,强调融合、服务地方发展,坚持“创办一个学院、振兴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传承一方文化”的办学宗旨,为滇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云南理论网 通讯员 刘玉娇
(责任编辑 苏宇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