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不限次数上门电话,全国高端大圈经纪人联系方式,全国同城空降快餐品茶,2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

独家约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独家约稿 >> 正文
【原创】 大观微议 | 过度包装还须瘦身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1日 15:51:51  来源: 云南日报

  作者  关育兵

  拆开几件不大的商品,半人高的包装垃圾倾泻而出;接过外卖,层层嵌套的餐盒令人无从下手;展开购物小票,一米长的纸卷印满冗余信息......当便利成为负担,过度包装已从商业现象演变为生态公害。

  商家对包装的层层加码,实则是利益驱使的生存策略。在“差评定生死”的电商生态中,一条关于“包装破损”的差评可能让店铺评分骤降、流量锐减,这迫使商家不得不筑起“泡沫长城”。更值得警醒的是,过度包装已成品牌溢价的核心手段——烫金礼盒装的茶叶溢价倍增,某化妆品因限定包装销量暴涨。这种“买椟还珠”的商业逻辑,让包装从保护层异化为利润源。

  消费者的心理密码同样值得破译。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会本能地通过包装评判价值。快递盒的轻微凹陷足以触发退货冲动;社交平台上,带磁吸装置的餐盒收获数万点赞,Z世代会为“适合拍照”的包装买单。当拆箱视频成为流量密码,包装便从实用品升格为社交货币。

  破解这一困局,需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体系。商家要改变“以包促销”的思维定式;快递企业可以建立“绿色包装”认证体系,对使用环保包装的商家给予运费优惠,对进行包装回收的消费者实施积分奖励;平台应调整默认选项、优化计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通过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在不降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包装减量。

  治理过度包装,不仅关乎环境保护,更是找回消费的本真意义——让商品回归使用价值,让简约适度的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广宁县ou8157| 昌都县kpm279| 蓬莱市m8n256| 永福县bmx391| 安陆市8na547| 集安市eb9752| 南和县ims638| 玉树县k9q62| 富锦市pdi298| 嘉义县7hm373| 彰化县7ne770| 津南区gt7243| 儋州市dxh295| 嵊州市i7y344| 长岛县dfn567| 朝阳市8nv258| 房产og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