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不限次数上门电话,全国高端大圈经纪人联系方式,全国同城空降快餐品茶,2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

独家约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独家约稿 >> 正文
【原创】对“微浪费”须较真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8日 16:52:10  来源: 云南日报

  作者 周跃平

  “开短会不上矿泉水,会场未饮完的矿泉水一律带走”“建立办公用笔登记制度”......近期,多地党政机关出台反对“微浪费”的规定。这种对“微浪费”的较真并不是小题大做,其意义不仅在于减少资源消耗,更在于通过细节塑造良好作风。

  对“微浪费”动真格,是因为小浪费里藏着大问题。一瓶矿泉水喝半瓶扔半瓶,一支笔用半截就换新的......这些零散消耗看似不起眼,累积起来却是惊人的数字。更值得警惕的是,其背后潜藏的思想病灶:把公家资源当无主之物,视小浪费为无关痛痒。这种心态一旦蔓延,会慢慢侵蚀勤俭节约的作风根基。

  有些观点认为,比起显性的铺张浪费,这些小事不值一提,抓“微浪费”是舍本逐末。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作风建设的规律:大问题往往始于小毛病,奢靡之风常源于对微浪费的放任。当“不差这点”成为常态,不在乎小钱变成共识,作风的堤坝就会逐渐松动。党政机关作为作风建设的排头兵,若对身边的“微浪费”视而不见,不仅会损耗公共资源,更会损害公信力,让勤俭节约的倡导沦为空谈。

  较真“微浪费”,关键在于筑牢思想防线,更在于完善制度约束。思想上要破除“小节无碍”的误区,让每个公职人员明白,公家的一针一线都连着公共利益,一分一厘都关乎作风形象。要通过教育引导,让节约意识渗透到工作细节,让勤俭节约成为内在自觉。制度上要建立健全全链条管控机制,按需配置办公用品,建立循环使用制度,明确浪费行为的约束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浪费的可能性。

  作风建设往往体现于细节,新风尚的养成始于具体行动。对“微浪费”的较真,看似管的是一杯水、一支笔,实则抓的是思想深处的公私界限,树的是为民用权的责任意识。当党政机关带头在细节上较真,就能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带动社会层面勤俭节约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井研县o0r515| 缙云县lnm248| 边坝县0jw474| 勃利县nf0267| 开化县qgi965| 孟村xfo934| 巫山县o0o755| 义乌市zjt708| 巨野县11b490| 瑞安市xaf926| 兴山县1vh817| 安福县ld941| 孝义市dqa396| 江门市t9c435| 大连市xjm126| 鄂州市9ah201| 荣昌县hr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