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朝华 大理州公安局车辆管理所
如何让党旗在业务一线高高飘扬?如何使党建的“根”与“魂”真正转化为驱动发展的引擎?大理州公安局车辆管理所推出的摩托车登记查验上门服务,以实践给予了答案:党建是引领便民服务、锤炼过硬队伍的坚实力量。党建最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在于通过思想引领驱动作风转变,进而催生服务创新,最终形成长效的融合机制。
2025年5月,大理州公安局车辆管理所(以下简称“车管所”)主动争取作为全国推行摩托车登记查验上门服务的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在云南省第一家成功推行摩托车登记查验上门服务,该项试点服务的开展,在充分发挥快递企业上门服务优势的同时,不断向城乡、偏远地区延伸公安交管服务的辐射范围,为群众提供更加普惠高效的交管服务,减少了群众在车管所办理业务的等候时间,免去群众因时间、空间等原因无法现场办理摩托车牌证的困扰,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办理交管业务。在推行此项服务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不仅体现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为业务创新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以党建“红”激活车驾管服务“优”,从而更好地服务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思想引领:筑牢为民服务的信念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作风的源头。车管所深谙此理,通过常态化的主题党日、专题党课,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意识深植于党员心中。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绝非纸上谈兵,而是内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自觉追求。正是这种持续的思想淬炼,为后续的服务创新和作风转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方向指引。牢固的思想根基,确保了服务为民的初心永不偏移。
作风转变:从“坐等”到“上门”的模式之变。思想之变,必然催生作风之变。当“坐等群众上门”的传统模式难以满足群众所需,特别是偏远山区群众办理业务路途遥远、耗时费力时,车管所党支部主动担当作为。他们将群众的痛点难点问题作为党建与业务的最佳结合点,引导党员干部率先打破“机关化”作风和“等靠要”思维。深入基层一线调研,精准识别需求,主动“走出去”寻找解决方案。这一从“被动受理”到“主动上门”服务模式的巨变,正是党建引领下队伍作风深刻转变的有力注脚。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走出办公室、深入田间的务实行动中得到生动彰显。
服务创新:党建引领下的效能提升。作风的转变,直接驱动了业务的创新。车管所党支部精准把握群众需求痛点,巧妙整合资源,探索出“上门服务”新路径。这不仅是服务形式的优化,更是发展思想和群众路线的深刻实践。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深入基层,联合快递企业的力量,将服务网络延伸至城乡的“神经末梢”。如此,党建“红”便有效激活了服务“优”,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破解业务难题、提升服务效能的强大动能,使便捷高效的服务直达群众身边。
机制融合:构建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的长效之策。车管所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探索证明:党建和业务不是孤立的“两张皮”,关键在于找准最佳结合点,实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车管所将党建引领贯穿上门服务全链条——从前期调研谋划、人员思想动员与业务培训,到实际运行中的严谨审核、送证上门,党员的先锋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体现在每一个服务细节上。正是这种深度交融,使抽象的党建工作具象化为摩托车驾驶员手中崭新的行驶证所承载的暖意,转化为群众心中可感可触的满意度。它启示我们:构建长效融合机制,首要在思想锚定(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动力在党员垂范(鼓励一线勇创新、敢担当),根基在制度保障(完善规章优化流程)。
车管所“上门服务”的探索反映出,唯有将党建的“根”深扎于为民服务的沃土,让业务的“叶”沐浴在宗旨意识和过硬作风的阳光下,服务之树才能枝繁叶茂、四季常青,便民惠民才能不断续写新篇章。
(责任编辑 龙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