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林业大学发布美育工作新成果,该校以艺术博物馆为依托、美育中心为枢纽,创新构建“平台筑基、实践赋能、文化浸润”的美育生态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美育”育人模式。
作为云南省美育实践基地,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博物馆已发展成为集收藏、展览、教学、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馆内藏有3000余件艺术珍品,年均举办“清廉西林”艺术作品展等主题展览 20余场。其中,“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艺术展”吸引观众超5万人次。学校积极联动云南省诗书画研究院等5大平台,构建起覆盖理论教学与实践创作的全链条美育网络。此外,学校在大理剑川、曲靖陆良、保山腾冲建立3个美术创作基地,组织师生开展“非遗活化”田野调查。2024年,师生采集白族木雕纹样300余组,15件作品入选省级非遗文创展。
在美育活动方面,学校创新打造“赛事+展演+培训”三位一体活动体系。“智华杯”全国艺术作品竞赛连续举办五届,获奖作品在全国多所高校巡展。“草地音乐节”、诗词大赛等活动吸引广大师生参与,其中第八届诗词大赛创新设置“生态诗词创作”单元,收录学生原创作品200余首。云南诗书画研究院累计举办十期培训班,培养学员3800余人。此外,“全国学校体育美育改革试验区建设项目—云南省美术骨干教师研修实践活动”获云南省财政专项支持13.2万元。学校将美育与德育深度融合,“清廉西林”艺术作品竞赛优秀作品集已成为省内高校廉政教育范本。艺术博物馆年均承办省级以上艺术竞赛3项,形成了“以赛促教”的良性机制。
为完善美育体系,学校美育中心构建“课程—实践—评价”闭环体系,开设包括《森林美学》在内的50余门美育公选课,实施“三原教育”理念,组建由专业教师、行业名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构成的师资队伍。将生态基因深度融入美育实践,按照“文化与生态结合、艺术与科学同行”的思路,打造“大生态教育、大自然文学、大森林艺术”特色品牌。同时,推进“学科融美”计划,园林学院将古典造景艺术融入课程,生物学院通过显微摄影展呈现科学之美,形成了“一学科一美育特色”格局。香港智华基金专项支持艺术博物馆建设,为美育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西南林业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持续推进美育工作创新,探索更多具有特色的美育实践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云南理论网记者 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