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玮华 陕西延安干部学院
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这一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弘扬延安精神与加强作风建设具有紧密联系性和时代紧迫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要以延安精神为引领,从政治方向、思想路线、宗旨意识、奋斗精神等维度持续推进作风建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坚定政治方向,筑牢作风建设的政治根基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也是作风建设的根本前提。毛泽东同志早在1925年就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政治方向对党的事业的决定性作用。作风建设的核心是政治作风建设,只有坚定政治方向,才能确保作风建设的正确导向,避免出现偏差。
在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首先要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将政治方向转化为具体的政治自觉和行动准则。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要求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政治作风建设的关键在于解决“方向”和“立场”问题。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部分党员干部可能出现政治意识淡化、政治立场动摇的现象,这本质上是作风建设弱化的表现。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以坚定的政治方向校准作风建设的坐标,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开展政治历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方式,推动党员干部将政治自觉内化为行动自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优良的政治作风引领其他作风建设。
坚守实事求是,夯实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灵魂,也是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石。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首次使用“实事求是”这个词,他讲共产党员应该成为实事求是的模范。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将实事求是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思想作风是作风建设的灵魂,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为作风建设注入科学理性的力量。
在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将实事求是作为党性来坚持,将思想路线内化为党员干部的政治生活价值和基本规范。当前,部分地区和部门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本质上是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工作作风漂浮、脱离实际。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养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维习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坚持实事求是,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杜绝“拍脑袋决策”“想当然办事”,而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在制定政策、推进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地区差异、群众需求和实际条件,避免“一刀切”和“面子工程”。同时要敢于正视问题、承认不足,在实践中不断修正错误、完善思路,以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推动工作作风的转变,提升解决改革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能力和决策水平,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扎实的思想保障。
践行人民宗旨,强化作风建设的价值导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延安精神的本质内容。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工作作风是作风建设的核心,其本质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和立场问题,只有始终以人为本,才能确保作风建设的价值取向不偏离“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在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站稳“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立场,将群众路线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当前,个别党员干部存在“官本位”思想,对待群众态度生硬、服务意识淡薄,甚至存在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这是工作作风不正的突出表现。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内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作风建设的成效体现在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中。
践行人民宗旨,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主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政策落地见效,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同时要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把为民服务的宗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以优良的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坚持自力更生,培育作风建设的精神动力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也是延安精神的鲜明特征。1945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生活作风和奋斗精神是作风建设的重要体现,只有坚持自力更生,才能抵御各种风险挑战,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在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必须传承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将其转化为克服困难、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现象,甚至滋生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是生活作风和奋斗精神弱化的表现。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清醒认识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然会面临诸多艰难险阻,只有坚定发展信心、接续奋斗,才能实现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目标。
坚持自力更生,要求党员干部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反对铺张浪费和奢靡享乐。在面对技术封锁、经济竞争等外部挑战时,要发扬自主创新精神,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姿态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要发展,最终要靠自己”,只有以自力更生的精神培育优良的生活作风和奋斗精神,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站稳脚跟,为国家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延安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宝贵精神资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从政治方向、思想路线、宗旨意识、奋斗精神四个维度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新的辉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作风保障。
(责任编辑 苏宇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