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不限次数上门电话,全国高端大圈经纪人联系方式,全国同城空降快餐品茶,2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

第7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20年 >> 第7期 >> 正文
【彩页】镇沅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奋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7日 21:51:16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发展荷兰豆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带动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加大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走出了一条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前提,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提高劳动者素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根本,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为底线,压实干部责任为保障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摘帽路子。在实现脱贫摘帽后,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坚持“四个不摘”,严格落实“三个责任”,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产业扶持,提升群众素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强化乡村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建设“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镇沅。

  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作为坚实保障

  坚持以直过民族脱贫攻坚为重点,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和民生事业改善。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21亿元,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781公里、村组公路硬化1900多公里,村组砂石路建设2500公里,农户串户路硬化1391公里。创新“1361”产业发展模式,健全农户、村集体和企业之间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推进烤烟、畜禽、茶叶、林下经济等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社会保障兜底政策,实施县乡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和全面改薄工程,健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困难学生补助机制,全县不存在因贫辍学问题。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费用兜底”保障机制,推进县乡村“医共体”建设,109个村卫生室达省级标准。健全以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完善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机制,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进企业”,发动企业捐资70余万元,设立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基金。大力弘扬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镇沅成功脱贫后,选派172名各族干部到景东、墨江等7个县开展“宾弄赛嗨”脱贫攻坚互帮互助。深入实施生态扶贫工程,县城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9.7%,森林覆盖率达71.99%,荣获全国“天然氧吧”“国家园林县城”等荣誉。

黑山羊养殖
 

  以巩固产业增收作为有力补充

  结合镇沅劳动力、教育水平、区域环境实际,探索实践“1361”山区农业产业稳固提升发展思路,即:推行1种“党组织+”产业发展模式;做到特色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带动3个全覆盖;走好“烤烟+农户+N”“畜禽+农户+N”“蔬菜+农户+N”“林业经济+农户+N”“农村电商+农户+N”“乡村旅游+农户+N”路子;抓牢农民素质培训提升。制定“5+1”产业扶持政策,即:设立6000元产业发展资金,其中扶持农户5000元、扶持村集体1000元。筑牢农户、村集体和企业之间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全县10596户3764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享受产业扶持政策,每户均与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建立产业发展合作关系。用好创业担保贷款、小额扶贫信贷等补助政策,健全产业带贫减贫机制,实现有劳动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至少与1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合作关系。2019年,全县通过创业贷款扶持1041人创业,带动就业2834人,发放小额扶贫信贷1739户8000万元(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出台《镇沅县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实施方案》,补贴、奖励带动农户生产的企业。2019年,全县62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无筋豆、荷兰豆等冬早蔬菜14084亩,创产值6457万元,户均产业收入1万元以上;引导贫困群众侧重发展生猪、瓢鸡、肉牛、黑山羊等畜禽养殖业补齐家庭收入短板,实现户均养殖收入超过6000元;鼓励贫困群众发展茶叶、核桃、中药材、蚕桑、水果等经济林果产业,实现户均收入超过1万元。

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第一期学员上理论课
林下药材种植

  以民族团结进步作为重要积累

  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注重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配备,全县少数民族干部占比达到58.72%。1名拉祜族干部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高度重视在干部、群众、青少年中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开设“民族常识”“民族文化”等特色活动课,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省率先建成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在九甲镇建成哀牢山农民技术学校,在勐大镇建成无量山农民技术学校,对各族群众进行“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转变观念”培训。建成社区“同心圆”广场和拉祜族(苦聪人)历史文化博物馆、镇沅博物馆和民族文化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力度,3项省级(黑古陶、九甲杀戏、麻洋造纸)、11项市级、53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芦笙、竹笛、三弦等民族传统器乐得到传承,各民族特色得到运用,形成“青瓦白墙蓝腰带,斜厦花窗马头墙”的建筑风格,县城哀牢小镇被评为首批全国八大宜居小区,“千家寨”主题街区被视为全省美丽县城建设典范。创新提出“一会三卡”乡村治理模式,建立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评审委员会。建立“积分”制度,对农户实行“积分卡”管理,采取积分兑换奖品的方式,激励群众讲究卫生、文明生活。建立“入户”制度,对干部实行“入户卡”管理,督促干部定期入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转变作风、联系群众,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文/图  张传斌  徐世宇  中共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  苏宇箫)

2020年第7期《社会主义论坛》“彩页”

  ?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兴业县b6h130| 定结县xql200| 临泽县4df992| 广饶县wo4276| 玉山县jz5987| 海晏县rza637| 西和县i5f4| 邯郸市zmr105| 西林县5pb432| 共和县xf5336| 蓝山县sdb263| 明光市l5j992| 灵寿县hpp857| 仁怀市5zy413| 湖州市kc4784| 邹城市4bw488| 济宁市xf4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