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围绕绿色清洁化、经济循环化要求,严格把好企业进入沧源环保关,按照现行生产技术标准,鼓励和支持现有工业企业,进行技改提质,积极转变生产方式,实现转型升级。二是深入实施“百名党员带千户群众创业致富”行动计划,用好“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发展全民参与的集体经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和支持一批第三产业,提高旅游对促进就业创业和增加群众收入的贡献率。三是全面推进以预算制度改革和“营改增”税费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财税体制改革,抓实“三去一降一补”工作,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抓好“村”这个基础,统筹推进“五个一批”。有效合理利用好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提高村级组织化程度。在脱贫攻坚中扎实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培养群众自立自强、不甘贫困、心怀感恩、艰苦奋斗的意识,全面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是围绕农村土地权属、产业结构调整、粮食安全保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发展观光、采摘、特种养殖高原特色农业。二是按照“一个重点产业、一个推进机制、一个主抓领导、一个实施方案、一套配套政策”的思路,重点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努力构建重点突出、功能完备、活力迸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三是找准农业市场。进一步对接、对准市场,扩大市场稳定的产业规模,支持在沧源参加农业产业开发、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或个人注册公司,以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的方式不断发展壮大农业实体经济。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一是以“森林沧源”“美丽县城”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林木产业,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水土保持、农村能源建设等生态修复工程,强化南滚河自然保护区规范建设与管理。二是强化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树立绿色生态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大力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减排项目建设。三是严格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切实把领导干部任期生态环境目标责任制的执行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加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完成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对环境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处。四是落实由党政领导担任辖区主要河流“河长”责任制,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一是加强向上对接汇报,最大限度争取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持。二是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解决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三是树立宗教工作无小事的理念,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引导宗教人士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发挥党组织作用。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委议事规则、决策程序,执行好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确保组织活动正常化、常态化。二是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强化党委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和党员民主监督,扎实践行“四种形态”。三是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促进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凝聚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正能量。四是强化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探索完善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无缝对接的长效机制。五是深入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抓实干部学历素质提升行动计划,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反“四风”、正党风、反腐败、倡清廉。
(责任编辑 沈 艳)
作者 杨志厅 中共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委书记
原载2019年《社会主义论坛》第9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